分支机构是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连接投资者的重要窗口之一。随着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线上业务的高速发展,对营业部、分公司等线下分支机构进行优化布局成为券商共识。
3月26日,西部证券审议并通过了该公司财富业务2024年至2026年营业网点规划方案的提案,对分支机构的布局做出进一步调整,持续推进买方投顾体系建设。
分支机构加速整合
西部证券表示,为优化网点布局,提升公司业务能力及竞争优势,公司将在财富管理需求旺盛的、有区位优势的、公司网点空白但经济发达等地区增设营业网点,或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将现有营业部升级为分公司;对连续三年亏损且扭亏无望的分支机构或区位设置不合理的分支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可进行撤并。
近年来,券商分支机构频频撤并。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截至今年3月27日记者发稿,下同),至少有20家券商撤并了83家营业部,3家券商撤并了7家分公司。其中,国海证券共撤并12家营业部,数量最多;方正证券、山西证券和中国银河证券分别撤并8家营业部。
多家券商表示,撤并是为了进一步优化营业网点布局,顺应公司互联网战略转型需要,提升运营效率。被裁撤的分支机构的原有客户将根据情况转移至所属分公司或同区域其他分支机构,以形成规模效应和核心竞争优势,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撤并分支机构的现象增多,主要出于营业成本和业务结构的考虑。随着数字化平台逐渐发展成熟,传统的线下营业网点在客户拓展方面显露出一定局限性。在一定区域内减少营业网点数量,以更集中的分支机构来服务地区客户,有利于提高服务质效,降低运营成本。”
在撤并分支机构的同时,也有多家券商为开拓业务选择新设营业部及分公司。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至少有14家券商新设了31家营业部。其中,东吴证券、国泰君安、国元证券和中信建投分别新设4家营业部。同期,有38家券商分公司新成立。
在新成立的分公司中,一部分为新开设,另一部分由营业部升级而来。其中,东北证券将9家营业部升级为分公司,数量最多;中银证券将6家营业部变更为分公司;山西证券将4家营业部变更为分公司,并表示,以后每年将根据对现有中心营业部的测算结果,将符合标准的中心营业部变更为分公司,在山东、陕西等地分步设立9家分公司。
持续推进买方投顾体系建设
营业部、分公司等分支机构是券商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阵地”,券商对分支机构的布局策略持续优化,体现了对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视和转型步伐的加快。
近年来,随着居民金融资产配置需求持续增加,财富管理市场显露出巨大的潜力,各家券商持续深化财富管理转型,抢占市场份额。例如,中信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客户数量累计达1420万户,公司搭建了多层次买方投顾配置服务体系,实现从1万元到1000万元以上全资产段客户覆盖,更好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配置需求。
方正证券也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升级组织架构,重点培训分支机构负责人员,2023年,新增客户数近124万户。国联证券则持续推进买方视角的财富管理转型,2023年,新增客户数15.06万户,同比增长9.64%。国海证券搭建涵盖私享投顾、智能投顾等在内的投顾业务体系,2023年,财富管理业务新增客户资产同比增长37%,线上新增有效户同比增长20%。
线上化、数字化是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方向。当前,营业网点提供的多类服务正逐渐转移至线上平台,多家券商纷纷表示优化App平台建设。国海证券持续优化升级金探号App、数字员工等展业工具与系统,夯实业务一线精准营销和客户经营能力,提升数字化运营效能。方正证券的小方App2023年月活峰值、日均访问次数、人均日访问时长分别同比增长7.6%、16.2%、12.1%,用户黏性显著提升。
为更好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多家券商正在探索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中信证券表示,将打造多元化专家团队,创新财富管理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涵盖“人—家—企—社”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国联证券着力建立完善以资产配置为中心的买方投顾服务体系,以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信达证券则表示,将持续优化信达天下App,实现从客户开户到投资理财全过程跟踪的服务闭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